Page 477 - 唯識藏_13
P. 477
?數數自違,豈不心勞? 皆須有部耶? 性,不據自宗,但隨小說?又〈決擇〉重明五難六答,亦無異說,《顯揚》亦同,豈 舍論》中述一切有,正宗說故,設有餘說,敘不正故。 佛性?又得聖性非在苦忍,三乘俱在世第一法位得聖性故,亦不許有十回向故。《俱 後時方有。又《佛性論》述有部宗義,亦少失有部,不許入見道心,苦忍已去,豈名 中立性得故;亦立無即畢竟無,有即無始有,不同《佛性論》述有部宗,本來是無, 是有部義。《佛性論》云:「薩婆多等說,一切眾生無有性得佛性,但有修得佛性。」 摩,阿笈摩即阿含也。《法華經論》亦云阿含甚深,豈說小教?
六云、准《菩薩善戒經》、《涅槃經》,《瑜伽》所立無性有情非大乘義。何以 又自立宗云:《瑜伽》等釋四十年前教故,明一分無等。今云一分無,何成順小 又若《瑜伽 此亦不爾,〈聲聞地〉中明其種性,述自正義,不順有宗,有宗無性得,彼種性 三云、《瑜伽》能破非大乘義。唯《佛性論》、《瑜伽》、《顯揚》證無性者,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三 ‧ 聲聞地》中,順有部宗六相明無,更於何處證一切有?豈欲自明種
4
6
6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