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8 - 唯識藏_13
P. 478

學《唯識論》者不會時教。於此義中,誠可更審。下見諸難,多率自情,顛倒釋文,  是小乘經?故知《瑜伽》、《善戒》、《涅槃》義同水乳,而彼不知,自妄分別,云  亦知種種界,及《善戒》、《地持》俱解十因「定異因」中,明根性定異,依何定判  下作中」等,據不定說;性界定者,據定性。  、小乘經論并說二十七賢聖根性不同,有轉、不轉,故知《善戒》及《涅槃經》「轉  別教受。」《大莊嚴論》第一亦云:「若無性差別,則無信、乘、果差別等。」大乘  意,所願亦中;上根上性,上發道意,所願亦上。是故諸佛  大乘論》亦云:「如佛所說,下根下性,下發道意,所願亦下;中根中  《無量義經》云:「如是觀已,而入眾生諸根性欲,性欲無量故,說法無量。」《入  一云「轉下作中,轉中作上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《瑜伽論》具寫《善戒經》文,豈可唯依小乘說無?又《菩薩藏經》明佛性力  此亦不爾。豈大乘中無性界定?如《楞伽》、《般若》,明其乘性有定、不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隨其根性,即以慈心分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性,中發道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473   474   475   476   477   478   479   480   481   482   4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