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5 - 唯識藏_13
P. 475
,凡聖二性皆同於第一義空。 有部,有即時有,許有轉變,非一切時決定常有故;不同分別部,分別部說一切有性 〈聲聞地〉,六相明無及有相等,有即 涅槃經》一切俱有、一切俱無,俱為謗故。 伽》順之,分別部師弘已後教,《佛性論》許彼俱小乘?各偏執故,俱為謗故,即《 瑜伽》破者,二論俱弘,佛在世故,未即部分,何須別破?豈薩婆多弘已前教,《瑜 部,准何得了?又定前後義已明非,又以《瑜伽》弘已前教,小乘未合立佛性故,《 經》,《瑜伽》所立非大乘義者。 乘執;五、《佛性論》破《瑜伽》所立無性,云同外道;六、准《善戒經》、《涅槃 大乘經;三、《瑜伽》能破非大乘義;四、《佛性論》破《瑜伽》所立無性,名破小
《瑜伽》所明:一、不同薩婆多一切無;二、不同分別部一切有。何以得知?准 此解不爾。何以故?若云《佛性論》中破於有部論文,顯知云《瑜伽》教破分別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三
① 「有即」,底本作「即有」,今依據底本校勘記改作「有即」。
① 先有,非至忍位方有,無即畢竟無故;不同
4
6
6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