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3 - 唯識藏_13
P. 483
:「若人於貪起正思觀察,如是知已,於貪解脫,故說以貪出離於貪,出離瞋、癡亦 經旨趣。」又頌云:「於貪起正思,於貪得解脫,故說貪出貪,瞋癡出亦爾。」釋云 即是菩提。」釋云:「如經中說無明、菩提同一,此謂無明法性施設菩提名,此義是 ,是以不二說。』」准此,即由斷無明故,得理清淨;清淨不二故,說無明名為菩提。 無染。文殊師利!菩提無染,以性清淨、體光潔故。文殊師利!我見此事,故說無明 佛言:『文殊師利!以無無明故,說無無明;若無無明,則亦無生;若無生者,彼則 以此故知,不善、無記諸煩惱結非是佛種。 二云:「我不欲令具煩惱種,生佛法芽,汝癡無智,顛倒解故,謂煩惱為佛法種。」
* 《大莊嚴論》有二頌明:一云:「由離法性外,無別有諸法,是故如是說,煩惱 答:准《金剛上味陀羅尼經》云:「文殊師利言:『世尊!云何無明是菩提?』 若爾,何故說為佛種?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四
② 「三」,底本作「二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三」。 ① 底本無「三」,今依據卍續本補上。
4
7
7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