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6 - 唯識藏_13
P. 486
非生、了攝。 經》,只名為了,如地望芽為了因故。由有如故,得有應化,可為了因;若望法身, 。」隨前義辨,然應得因望應化身,可通生、了,為依彼起,疏名生因。若准《涅槃 不善法,若方便道,若解脫道,若次第道,若因若果,悉是佛性,是名如來隨自意語 三無性,攝如來性盡」,此最寬通。 圓滿因,謂福、慧行;果圓滿,謂智、斷、恩德。」又〈顯體分三性品〉說「三性及 加行因;三、圓滿因。真如為應得因,菩提心為加行因,菩提心及所起行為圓滿因。 種,三性所攝義,應知。三種者,所謂三因、三種佛性。三因者:一、應得因;二、 ,應得性時,攝之已盡」,即不空藏。又〈三因品〉亦通理事,彼云:「佛性體有三 ,故名為藏」,此即《勝鬘》空如來藏;三、能攝為藏者,「謂果地一
若《涅槃》第三十六,染淨因果通名佛性,故經說云:「是七眾生,若善法,若 又《佛性論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四
‧ 顯體分如來藏品》明三如來藏:一、所攝藏,下云「一切眾生決無
4
7
7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