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0 - 唯識藏_14
P. 400
有,故名動法。又解:住法者是定,動法者是散亂。 言住法者,即是涅槃常住不滅,故名為住。言動法者,是生死法,前生後滅,流轉三 。前中有二:初之二句舉不了知,顯不斷雜染失;後有二句約不斷染,顯不證圓成失。 》,頌及長行皆順釋者,譯家別故。 此反順釋者?理實長行及頌皆有反順,為存略故,各據一邊,影略互顯。依《深密經 行眾過失,放逸過失害眾生,懈怠住法動法中,無有失壞可憐愍。
言無有失壞可憐愍者,謂由懈怠故,於住法無,於動法有;由是無、有,故成失 言懈怠住法動法中等者,此明第二懈怠過失。謂懈怠者,過失之因,功德之障。 言不觀諸行眾過失等者,謂由愚癡,不能觀察諸行過失,遂起放逸,傷害眾生。 就釋後頌,文別有二:初之二句明放逸失,後有二句明懈怠失。 壞謂失壞,謂不斷染故,失壞證得微妙真如淨相法也。失壞者,是不能證義。 有其二頌,即分為二:初有一頌,正頌不了無相失;後之一頌,重釋不觀眾行失 此即第二、以頌略說。上來長行順釋了知三性德,此頌反顯不了無相失。如何說 若不了知無相法,雜染相法不能斷;不斷雜染相法故,壞證微妙淨相法。不觀諸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三
3
9
9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