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0 - 唯識藏_14
P. 460
不定種姓,諸佛說一乘。法無我解脫,等故姓不同,得二意樂化,究竟說一乘。」 聲聞、獨覺乘共,以何意趣,佛說一乘?此中有二頌:為引攝一類,及任持所餘,由 ,以釋十義。故無著菩薩《攝大乘論》云:「論曰:若此功德圓滿相應諸佛法身不與 ,諸佛說一乘。」廣說如彼。 :若爾,復有何義,以彼意而說一乘?偈曰:引接諸聲聞,攝住諸菩薩,於此二不定 如來說一乘意,故彼論云:「如是處處經中以此八意,佛說一乘,而亦不無三乘。問 成一部。 竟故。 求三乘雖有差別,而見修所證涅槃無差別故,名不相違也。 見修二道,名為對治。所證解脫,名所緣法性。此意說云:能 妄分別煩惱對治,所緣法性不相違故。 我及法無我平等故。 差別相說故。
後無著菩薩造《攝大乘論》,引《莊嚴》頌,以明十義;後世親、無性各造釋論 依《莊嚴論》,以十種義,以釋一乘。其《莊嚴論》,頌是慈氏,釋即世親,共
究竟說一乘。 此同《攝論》 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五
薩造者,謬也。 舊相傳云無著菩
真如無差別故 此約所證一味
」
然彼論中先以八義釋諸經中佛說一乘,後以引攝、任持二義釋諸 攝論》法等、無我等,合為第三。 此依二種無我,故說一乘。此即《
二、約無分別行相說故。
。有事煩惱者,即修所斷。虛妄分別煩惱者,即見所斷。能斷二惑, 此當《攝論》解脫平等。差別求者,舉能證人,三乘不同,名差別求
五、善能變化住故。
四、解脫平等故,謂差別求者,有事、虛
,說一乘。此上二義,《攝論》所無。 此約能證平等智說。意同此經,道一故
化故,說為一乘。 此即《攝論》依變
4
5
5
三、眾生無 0
0
六、行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