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1 - 唯識藏_14
P. 461
亦當成佛。由此意趣,故說一乘。 言:『解脫解脫無有差別。』 等意趣,故說一乘。解脫等故者,謂聲聞等,於煩惱障同得解脫,故說一乘。如世尊 聞等,補特伽羅我皆無有,由無我故,此是聲聞,此是菩薩,不應道理。由此無我平 等故者,法謂真如,諸聲聞等,同所歸趣,所趣平等,故說一乘。無我等故者,謂聲 此中復由別意趣力,唯說一乘。何別意趣?謂法等故等。 」解云:本論及釋,佛為三人說為一乘,前二未定,第三已定。諸論皆無,故不可依也。 佛說一乘,引攝令入住大乘。有諸菩薩於大乘根性已定,無退異意,為此菩薩,故說一乘。 信受大乘,攝令修行大乘。乃至佛說一乘,引攝令入住大乘。有諸菩薩於大乘根姓未定,云何安立彼於大乘,令不捨於大乘?乃至
世親說云:「釋曰:此中二頌辨諸佛說一乘意趣。為引攝一類者,謂為引攝不定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五
① 「小」,底本作「大」,今依據麗本真諦譯《攝大乘論釋》卷十五改作「小」。
諸論皆同。 已上三義,
道,未得二乘,根性未定故,可轉作大乘根性,為化此人,故說一乘。」若《 大業、無性意同此論。梁論云:「有二乘人於自乘位根性未同,此人雖求二乘
姓不同故者,種姓差別故,以不定姓諸聲聞等
了義說一乘,後偈以祕密義說一乘。 梁論為顯論一乘意,是故說偈。前偈以
法無我解脫,乃至廣說,
4 《莊嚴論》亦同。梁論意 已上二義,大業及無性、
5
5 ① 乘根姓未定,攝引令
1
1
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