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0 - 唯識藏_14
P. 480
若他發意,恭敬尊重,以微妙聲宣揚闡讚,由宗仰故,諦聽法行;五、發淨信解,恭 行;二、若劣若勝諸供養具,供養法行;三、若自書已,由矜愍心,施他法行;四、 第不同,而義無異。故《顯揚》云:「一、於菩薩藏法,若多若少,尊重恭敬書持法 七、《無上依經》第二,亦但列名。 者、修習。』」《大般若》第四百及四百二十七、《莊嚴論》第十三、《勝天王》第 四者、諦聽;五者、披讀;六者、受持;七者、廣說;八者、諷誦;九者、思惟;十 云:「佛告阿難:『受持此經,有十法行:一者、書寫;二者、供養;三者、施他; 敬等十種法行,然由未能以其修相發起福智二種加行。 故,更修福智。前中有二:先釋後結。此即初也。謂彼菩薩以自輕故,於此經典起恭 由未能以其修相發起加行,
《瑜伽》七十四、《辨中邊論》第三、《顯揚》第二,如是等教廣釋雖有前後次 十法行者,諸教不同。依《大般若》五百七十三,但列其名,而不解釋。故彼經 此即第三、由自輕故,能生福智。於中有二:初由自輕故,未能通達;後未通達 於此經典雖能恭敬,為他宣說,書寫護持,披閱流布,殷重供養,受誦溫習,然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六
4
7
7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