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81 - 唯識藏_14
P. 581
六十七「十六修」中是三種修,釋義大同,故不別敘。四作意者:一、有分別影像作 定時,即於彼定所行境界。如是名為所作成辦。」具說如彼。 別現量智見生。入初靜慮者,得靜慮時,於初靜慮所行境界,乃至入非想定者,得彼 此圓滿故,便得轉依,一切麤重悉皆息滅;得轉依故,超過影像,即於所知事有無分 道理性。所作成辦者,謂修觀行者修習止觀為因緣故,諸緣影像所有作意皆得圓滿。 盡所有性者,謂蘊、界、處、四諦。如所有性者,謂若所緣是真實性,是真如性、四 奢摩他寂靜其心,是名無分別影像。事邊際性者,謂若所緣,盡所有性,如所有性。 受如是影像相已,不復觀察簡擇、極簡擇、遍尋思、遍伺察,然即於此所緣影像,以 本性所知事中,觀察審定功德、
即此四種,《瑜伽》十一「四十作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九
① 「作」,底本作「住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十一改作「作」。
① 意」中名四作意,《顯揚》十六、《瑜伽》
5
7
7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