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2 - 唯識藏_15
P. 332

,善、菩提、悲三種任持。  不出此三德,故言即四無畏因也。」《雜集》釋云律儀、攝善、饒益有情,如其次第  此三品戒即四無畏因。何以故?初戒是斷德,第二戒是智德,第三戒是恩德,四無畏  「等」言,等取意思中戒。釋後二戒,意同世親。梁朝釋論大同世親。又彼復云:「  防護諸惡不善身、語等業,故名律儀。此即是戒,此能建立後二尸羅。」解云:彼論  能建立益有情戒。」無性釋云:「律儀戒者,謂於不善,能遠離法,防護受持。由能  諸菩薩於諸有情能引義利。」廣說如彼。  ,所有一切為大菩提,由身語意積集諸善,總說名為攝善法戒;三、饒益有情戒,謂  種:一、律儀戒,謂諸菩薩所受七眾別解脫戒;二、攝善法戒,謂諸菩薩受別解脫後  戒、攝善法戒、饒益有情戒

              第三、明忍三品。依〈菩薩地  忍三種者:一者、耐怨害忍;二者、安受苦忍;三者、諦察法忍。  世親釋云:「初是依持,為欲建立其餘二戒,由此修集一切佛法,證大菩提,復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深密經疏卷第三十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‧ 忍品〉,說云忍有三種:一、耐怨害忍,謂諸菩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   327   328   329   330   331   332   333   334   335   336   3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