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9 - 唯識藏_16
P. 149
結斥之,曰彼於彼無彼等。初彼字謂外人,但於彼無彼,而不能無此。又曰彼彼空者 無。是皆以彼彼折之,則能所、彼此諸相宛然,故曰是名一切法自相,非謂空也。故 以此雖有比丘,而比丘性空者,而未必一一比丘皆空;若以此無象馬為空,而餘處非 不能自空。又曰非舍舍性空等,則又縱斥之。謂縱以一舍為空,而餘舍未必盡空;若 事非之。意言雖無象馬,而有比丘眾。無象馬,則猶無彼物之空;而非無比丘,則猶 空。所以墮斷無者,正為不自空故,若彼 過習氣,從所空得名。所既空矣,豈能空者不空?即畢竟空也。 言說自離,是即離言說空也。第一義聖智大空者,夫自覺聖智本不當空,而能空彼見 離言說空者,凡言說,出於妄想,妄想自性無性,故亦無言說。
* * 彼彼空者,正謂外道所計之空。對自言之,但空於彼,而不自空,故曰於彼無彼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二
② 「己」,底本作「巳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己」。 ① 「鹿」,底本作「庶」,今依據麗本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卷一改作「鹿」。
* 己皆空,則墮者復誰乎?故以
1
3
3
9
9
* 鹿子母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