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1 - 唯識藏_18
P. 171
法,以其同性,故得相攝。 即惑、業、果報。此三亦名煩惱,亦名為濁,俗諦不出此等法。即以前十一識攝此等 謂生死道多種差別識,有分熏習為因。 差別為因。自他差別識者,謂自他依止差別識,我見熏習為因。善惡兩道生死識者, 數識。處識,謂器世界識。言說識,謂見聞覺知識。如此九識,是應知依止言說熏習 等六外界。正受識,謂六識界。世識,謂生死相續不斷識。數識,謂從一乃至阿僧祇 生;善惡兩道生死識,因有分熏習種子生。 數識、處識、言說識,如此等識,因言說熏習種子生;自他差別識,因我見熏習種子 、自他差別識、善惡兩道生死識。身識、身者識、受者識、應受識、正受識、世識、
釋曰:一切界,即三界、十八界。一切道,即六道。於此界此道中,有三煩惱, 論曰:由如此等識,一切界、道煩惱所攝, 釋曰:身識,謂眼等五界。身者識,謂染汙識。受者識,謂意界。應受識,謂色 論曰:謂身識、身者識、受者識、應受識、正受識、世識、數識、處識、言說識
攝大乘論釋卷第五
1
6
6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