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4 - 唯識藏_18
P. 224

,則三性成相雜,不可偏說為一性。    分別義。  著。如觀色乃至識,亦應作如此觀。」由此《般若波羅蜜經》文句,應隨順思惟十種

              釋曰:此即此前所明,由繫屬種子及繫屬淨品、不淨品等道理故,成依他,不可  論曰:由此道理,此性成依他,不由此成分別及真實;  釋曰:道理有異,故不相雜。  論曰:無相雜義。  云何不相雜?  釋曰:此問先分三性異,次明依他性有別義成三性。若於依他性中明三性有三異  論曰:若由此別意,依他性成有三性,是三性云何性有三異,不成相雜?  釋曰:如八種觀色陰,亦應作八種觀餘四陰,乃至前四事亦應作八種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攝大乘論釋卷第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219   220   221   222   223   224   225   226   227   228   2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