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9 - 唯識藏_18
P. 369
先破邪戒。若人破邪戒,持正戒,墮四趣者,無有是處,故果時能離惡道。 則不能行施,故說能破此障。若人行施能破此障,此人後受貧窮下賤苦,無有是處。 苦。因時能滅嫉妒障,果時得尊貴,故離下賤苦。何以故?若人未破吝惜、嫉妒心,
釋曰:由先持戒,後受人天善道果,或在因中,或在果中,由持戒故,身、口清 論曰:復能得善道及三摩提,故稱羅。 釋曰:因時能破邪戒,果時能離惡道。若人不捨惡業,而能持戒,無有是處,故 論曰:能寂靜邪戒及惡道,故名尸; 釋曰:能施能用,名大富主。由是主故,能引福德資糧。由具此義,故稱陀那。 論曰:復得為大富主,及能引福德資糧,故稱那。 釋曰:吝惜是多財障,嫉妒是尊貴障。因時能滅吝惜障,果時得多財,故離貧窮 論曰:能破滅吝惜、嫉妒及貧窮下賤苦,故稱陀;
攝大乘論釋卷第九
3
5
5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