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0 - 唯識藏_18
P. 370
稱羼提。 ;三、眾人所愛;四、有好名聞;五、生善道。即此五德,名平和事。由具此義,故 恨,不生他苦,即是於他平和。如經言,若行忍者,則有五德:一、無恨;二、無訶 眾生皆是我子,云何於中欲生損害?由此五觀故,能滅瞋恚;瞋恚既滅,故能除忿恨。 眾生,有何能損及所損?四、觀一切眾生皆自受苦,云何復欲加之以苦?五、觀一切 無始以來於我有恩。二、觀一切眾生恒念念滅,何人能損?何人被損?三、觀唯法無 見如實,見如實故得厭離,厭離故得解脫,故因持戒得三摩提。由具此義,故稱尸羅。 淨,清淨故無悔,無悔故心安,心安故得喜,喜故得猗,猗故得樂,樂故得定,定故
釋曰:此事通達因果。此忍能令自身不為瞋恚過失所染,即是於自平和;既不忿 論曰:復能生自他平和事,故稱提。 釋曰:因時由觀五義故,滅除瞋恚及瞋恚所生忿恨心。五義者:一、觀一切眾生 論曰:能滅除瞋恚及忿恨心,故名羼;
攝大乘論釋卷第九
3
6
6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