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88 - 唯識藏_20
P. 388
境之想。「何況無想」者,亦不受彼無想也。下釋有三:「無有眼想」釋「尚不受於 示所撿行。即四分淨定為所撿,能撿察即三慧,此即一人具修四種。 ,謂之為退:故成差別。 前第二有差別者,前修無漏方便猶未證得,謂退曾得定;今第四正得無漏,有漏不行 ,是名無倒。第三無倒,退時知退。第四無倒,無漏進時,知有漏退。此中,第四與 貪誑故退。 初於有漏定實退時謂退,後於無漏定退有漏時謂退。 於三摩地退時顛倒者,修進無漏,趣退有漏時,謂顛倒。後二退時謂退,名為無倒。 退,名為顛倒。初於有漏定進時謂退,後於無漏定進時謂退,故皆名倒。論說第二、
「於此諸法若實若有都不領受」者,不受境自相也。「尚不受想」者,尚不受六 第六、於六境不受想無相經,文有二:初牒經,後別釋。 第五、《分別四撿行經》中,文有三:一、引經標;二、略顯撿行相;三、廣顯 「第二無倒,翻初無倒,應知其相」者,謂得無漏定,將失有漏定時,如實知退 於有漏定退時謂退中,文有三復次:一、由愛味故退;二、由慢毀故退;三、由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3
7
7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