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3 - 唯識藏_20
P. 393

得作意,應勤修習。」此言意說,為得上界作意,應勤修習欲界善心;或厭闕輕安欲  地方得初起。如《唯識》第十、《佛地》第四等釋。  十五界有漏,自性不定,非依餘位。於中有說成所作智,菩薩修道即現在前,有說佛  ,說十五界唯有漏故。成所作智,或第六識,或第七識。二云、依諸二乘、異生者說  瘀等,而安住心。即以此義,西方二說:一云、五識唯是有漏,性不定故,性散亂故  正取相,謂青瘀相」等,此說五識性不定故,於境馳流,貪等生起,為止息故,觀青  法。文分為二:初問起標,後隨別釋。  不定地是上界五  即欲界全、上二地中一切散法。然觀此論文意,十二不定中,第七、第九、第十三種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或有闕輕安,名非定地,謂欲界繫心、心所」等,六十三云:「依止此故,為  此十二種,〈決擇〉六十三廣說差別建立所由。謂「依初不定地,於安住心,應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                   ② 「五」,底本作「六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五之上改作「五」。  ① 「一」字下,底本有「巧上」,今依據磧砂本刪去。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、七作意,第八是上界染法。此地不唯翻前地是,亦通上二界一切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388   389   390   391   392   393   394   395   396   397   3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