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89 - 唯識藏_20
P. 389

所引戒等者,謂發勤精進,未滿令滿法。  第三通有漏、無漏,第四亦爾,俱引見道及修道、無學道故。  道故;第二、依定起慧;第三、依二起二;第四、初依定起慧,後依慧起定。第二、  想名為無想。  無想」者,無分別智正證如時,前苦樂等相亦皆離之,想與無想一切皆出離,故離相  相故,有、空二想皆悉不受,故於滅盡真如理中思惟寂靜。「此中意說離諸相想,名  無有事想,唯有四諦諸理相起。「不受無想」者,想與無想皆悉不受。由不思惟一切  想」,「不受自相」釋「都不領受」,「不受無想」釋「何況無想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謂所得、所證、所引戒等」者,所得者,謂若圓滿法;所證者,謂若攝受法;  第八、釋四淨勝經中有三:初、標淨勝經;次、釋淨勝義;三、釋四淨勝想。  第七、釋四趣道經有三:初標,次釋,後顯差別。初、唯有漏,依定引,起無漏  「由厭壞故,威勢映奪」乃至「然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然」,底本作「能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然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有其想」者,謂無漏定數思厭壞,遂於眼等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384   385   386   387   388   389   390   391   392   393   3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