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0 - 唯識藏_22
P. 330
即知中有別業所感。雖有是說,而可說為一業所引。 始從中有至本有中,未衰變來,皆生支攝」,故知中有亦所有中收。 行支,愛、取潤故,能有當果,名業有。此即能有名有,餘皆所有。《成唯識》說「 別明中有,明知中有非趣所攝。同薩婆多,雖舉十有,宗明業有,為欲界有。支,謂 身以為涅槃,受於禁戒,是名邪願;於戒起貪,名戒禁取。此文正出貪為四取。 。愛、取二支通現及種,俱能潤故;愛望於取,成因緣故。景云:邪願求者,求上界 初後,分愛、取二。雖取支中攝諸煩惱,而愛潤勝,說是愛增。」故彼此文不相乖返 識》說:「於潤業位,愛力偏增,說愛如水,能滋潤故,要數溉灌,方生有芽,且依
問:中有、生有為一業、別業感?景師解者未見有文,文但說云中有可轉,準此 有支中,「前時有」者,生剎那後,死剎那前,兩之中間也。此文既五趣有外, 「欲有云何」至「三、受用果有,謂五」。 解云:外道亦於色界身語執戒禁,無色意思假立身語亦執為戒。 問:上二界有何戒禁緣之起貪?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一
3
1
1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