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1 - 唯識藏_22
P. 331
通舉一身為生支。 能有,能引諸有故,故合成七。前時有、死有、生有,即五趣有而別施設,故不建立。 。」 種名有,此能正感異熟果故。」彼復會云:「復有唯說五種名有,親生當來識等種故 為有,汎解有義,非唯解有支,此唯業有一是有支。《唯識》會此云:「有處唯說業 ,轉名有支,體唯種子,是所潤故,能生果故。今此總言十有名有,能有、所有合名 業種及所引因,轉名為有,俱能近有、後有果故。」彼意說行及識等五,為愛、取潤
「身分頓起」者,此論前卷及餘經論皆言化生頓起,餘之三生諸根漸現。今言溼 生支中,初別釋十句,後略義結。初四句說胎、卵二生,次一句溼、化二生。此 「生云何?謂於胎、卵」至「是名略義」。 其七有者,五趣體有,受用果故;趣方便中有,二趣中間故。此六為所有,業為 今此有支唯是業支,說先作行煩惱攝受故。《成唯識》說:「愛、取合潤,能引 色界有六有,除四趣故;無色有五有,又除中有故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一
3
1
1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