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51 - 唯識藏_22
P. 451

亦說能觀識境遍滿,餘非遍滿,故非遍處。  說假顯形亦遍滿;唯說所依實觸遍滿,不說能依假觸亦遍滿。既說所觀色境空遍滿,  遍滿。能依之中,所依造色遍滿故,能依造色亦遍滿。」唯說能依中實顯色遍滿,不  色諸遍處定,色界後邊」,故從第三解脫所出。理同《俱舍》,所說通途。  轉變神通。二通雖依四地而有,不可隨應從初二解脫,滿唯第三,故此論云「如是有  二解脫。今者初八以慧,後二四蘊為自性。初八遍處善清淨故,能引賢聖勝解神通及  顯揚》第四等說。  無量,如是乃至識遍,上下及傍無二無量等。此中唯釋「無二」、「無量」,餘如《  火、風、青、黃、赤、白、空處、識處,如經言。謂地遍處,一能解了上下及傍無二  。「生遍勝解」者,釋遍義,此假勝解作遍想故。此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廢立者,論自解說。《瑜伽》又說:「然由所依真如遍滿,能依色非色亦復  二、出體性者,《俱舍》云,初八遍處唯從第三解脫所出,後二遍處即彼空、識  一、釋名,先釋通名,後列名。「於勝解事」者,釋處義,隨應即前解脫等境故  第三、遍處以四門辨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446   447   448   449   450   451   452   453   454   455   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