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58 - 唯識藏_22
P. 458
」;於此解脫又善解脫故,任運而住,名「極解脫」。即通根本、後得智二位。 於時時中擾動其心。此數思擇,方能取得無別智果,解脫有漏一切隨相,名「方便果 義,無分別智名無相行。翻此二,名有相行。 義,諸後得智以後義。或及初義為本質行,名無相行,即滅四行,或道四行;若依後 境相,此有二重:一、有漏名相,無漏名無相;二、有為名相,無為名無相。若依初 ,名不昂。 此不壞世諦即不思惟一切相,不厭不壞等,名不低;此於無相界正思惟故,不順堅執 昂。又壞世諦,違俗境,名低;執心存立,順真境,名昂。無相行離二,名不低昂。 、曉了功德。
曉了果、曉了功德中,煩惱斷及滅諦,名「曉了果」;現法樂住及道諦,名「曉 此方便中,「於彼諸相未能解脫」者,在有漏位,未解脫有漏相故,故隨相識, 方便、方便果中,初釋方便;後「彼復數數自策自勵」下,釋方便果。「相」謂 「違、順二相不相應故」者,緣違境,心低;緣順境,心昂。今無二相,名不低 後釋經中,文分為三:初、釋不低不昂;二、釋方便、方便果;三、釋曉了果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六
4
4
4
4
4
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