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3 - 唯識藏_22
P. 463
此前說行別境同。《唯識》亦言:「三解脫門所行境界,與三性相攝,理實皆通故。」 無相亦八,依他、圓成兩門體故。七十四說,三解脫門如次觀遍計所執等故。 ,依空立一切法無我,依無相立涅槃寂靜。」依四略集,故作是說,故不違餘門。 。彼說:「由三解脫門增上力,建立四種法嗢柁南。依無願立一切行無常、一切行苦 :法、類、苦、集,並盡、無生。無相攝五智:法、類、滅、盡、無生智。」 滅諦故。即六十九說:「空解脫門攝八智:法、類、四諦,並盡、無生。無願攝六智 有漏皆不願故,名及分別是空、無願境故。無相攝四行,雖於相等亦有無相行,唯觀 中,相通三種,真如、正智亦空境故。」無願攝八行,苦、集各四,相通三種,一切 道作空行等,是即空、無相、無
如是略說,八文不同,所望義別,理不相違。諸有智者,更囑異文,應隨義釋, 八、十六行皆通三行,一無分別智中義說十六行,義說三解脫門,互相攝故,即 七、空非十六行,緣二我無,非緣諦故;無願攝十二;無相攝四。或無願攝八, 六、依八十六,十六行皆空行;苦二行是無願行,謂無常、苦;滅四行是無相行 五、依七十二,空攝十六行,謂苦、集、滅、道各四,皆無我故。彼云:「五法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六
4
4
4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