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1 - 唯識藏_22
P. 461
文中說境同行別故,根本智亦具三行。義別說三,非三別時起。 自性,於解脫中,此二勝故。相應四蘊,眷屬五蘊。 解脫即門。 此,離諸諦縛;或由起此,證無為解脫。依此二義,解脫之門名解脫門;或體無漏, 說十三相,於此加三:苦、樂、捨相。三摩地,義如前說。解脫者,離縛義。或由緣 論》第一說離十相: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男、女、生、老、死。《涅槃經》第十三 漏,唯定非散;「若言空解脫門等」者,唯是無漏,修所成慧,非散聞、慧等。 ,唯善非餘,加行非生得;「若言空、無相、無願三摩地者,唯修所成」,有漏、無 無差別,總說為空、無願、無相,通聞、思、修所成為性」,有漏、無漏,若定若散 彼依初時,無願圓滿,故不相違。
四、智攝者,俱通三智。通聞、思、修世出世智故,加行、後得三行理通。次前 三、出體者,唯以等持而為自體,雖聞、思位有彼俱,等持勝故。或以定慧而為 二、釋別名者,空者,生、法無我,性非有。無願者,不願求。無相者,《佛地 此三三摩地諸門分別者,八門分別:一、名差別,七十二及《顯揚》第二說「若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六
4
4
4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