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3 - 唯識藏_22
P. 503
位差別,亦知定非定地何者有心,何者無心,故更不須依定非定地辨有無心。三慧、 知九地何處義成,舉地體性。於有尋等地三相之中,以辨有心及無心者,即知九地二 別論。 簡。雖復三摩呬多、非三摩呬多前已解說,而此二地尋伺已有尋伺等三地中攝,故不 有餘依地,如此八地通於有心、無心二地。雖有此義,論主據略故,對五地辨心有無。 、無餘,此之二地唯無心地;定非定地、無尋伺地、修所成地、聲聞獨覺菩薩三地、 中,五識、意地、有尋有伺、無尋唯伺、聞思二及有心地,如此七地屬有心地;無心 標五門,後別釋。
基云:但依地體。五識、意地,有名有心,無名無心,辨有無心,相猶未顯,未 景又解云:此之五地前已解訖,故就此五分別有心、無心;已外未說,故不對料 地施設建立中,唯依初五地辨地建立,非依餘者,三藏解云:約實而言,十七地 「已說非三摩呬多」至「於第一義非無心地」。 前二,定、散一對,上已明訖。自下釋後二,有、無心為一對。文分為二:初問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七
4
8
8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