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7 - 唯識藏_24
P. 477
和上俱清淨方得與人受具戒。若十若五眾中,必須有一解律儀,詳知戒相羯摩是非所 二云、要須大眾清淨,不須和上清淨,住清淨戒屬下故。三云、此文長讀,若大眾及 先稱和上名故,是增上緣。 薩婆多等要須和上清淨,大眾不必清淨,以說言「和上某甲,今從眾僧乞受具戒」, 要須清淨,以說云「今從眾僧乞受具戒」故。其和上者,但為作緣故,未必須清淨。 」,舊名和上,和上要須清淨。
今依此論,釋家三解:一云、但須和上清淨,大眾不須清淨,受清淨戒屬上故。 基云:約師辨障,諸部不同。雪山、西山、北山住部俱云和上未必須清淨,大眾 泰云:總有八,前六辨內緣,七、闕減和上闍梨,八、闕減十戒僧眾。 下明闕能授。備云:「阿遮利耶」,猶是阿闍梨。「鄔波柁耶,住清淨戒圓滿僧 「又除闕減」至「圓滿僧眾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五
② 「劫」,底本作「卻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劫」。 ① 「住」字下,底本有「近」,今依據磧砂本刪去。
1
7
7
0
0
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