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56 - 唯識藏_24
P. 556
,必須往到。 不應說如取所緣,非行往故。如人在此,心緣他方,但是遙緣,心不行往;受生之心 是故不同。外人又言:如人心緣他方事,爾時豈有別物傳心至他方耶?論主破云:亦 豈亦須物傳此影耶?今論主破:天上月不滅,即水中影生,死有滅已,生有始生,以 多少,響聲出應故,唯我惑亂,死有、生有則不如是。又難:如天上月,影現水中, 響生,豈更有物傳彼響聲至彼谷中而響應耶?論主答意:響即不定,如臨谷叫,隨谷 之所以。景云:外人設難云:此處死後,彼處現生,何須中有?如人臨谷唱喚,即有 ,變好為惡,或變惡為好。五、隨前業感,彼人種為依,果隨轉變。 因力。三、由明咒,或咒林木,令其枯死;有外道善咒,咒生枯果。四、由神通轉變 遇風霜等緣,果子皆病,色味變改,名
第五、立中有,有二:初明中有由名言自種子為因,有分熏習為緣;次問答辨有 「問:從此沒已」至「思惟色蘊生起」。 第四、明由五緣,果成變異。如種禾稼,水糞調適,加以人巧,生果則勝。一、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五十八
1
7
7
8
8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