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9 - 唯識藏_25
P. 209
而非圓滿,或解非圓滿故非業道。 生,自業不現行而得究竟,唯有無作,故非圓滿。測云:就非圓滿中,或解亦是業道 發心欲殺彼人,人聞怖或自刑死,雖業不行,而得究竟,故非業道。泰云:如遣使殺 設殺,不成業道。言「設有染心起欲樂,即於是處,業不現行而得究竟」等者,此人 不成業道。言「設有染心起欲樂,而倒心,設於餘,彼業現行而得究竟」等者,緣差 欲樂,云何究竟成根本業?解云:如人殺時,運手動足誤殺蟲,雖行殺,非本意樂, 「得究竟」,前四但是方便,若無第五,業道不成,以相殺事不究竟故。 ,境差不成;四、「彼業現行」,運動身手雖具前三,若不動身手,業道不成;五、 、「起欲樂」者,雖有染心,若無欲樂,亦不成業道;三、「即於是處」,明殺
自下第二、廣辨。於中,初總舉五相為門,後將十業道歷五門辨。 下別解釋中,景云:言「設有染心,不起欲樂,而得究竟,非是圓滿」者,既無 「染汙心者,謂貪者」至「自相應隨決了」。 次明根本業道五緣而成。初列五緣:一、「染汙心」者,此簡菩薩悲心行殺;二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七
2
0
0
7
7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