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2 - 唯識藏_28
P. 92
流故,如殺短命等,一切應思。 第九及六十相異,應勘會之。其等流果多分,增上果中假說等流內法,不與外法為等 也。然竊他處獨殺之,不移本處,二業俱成,不同《瑜伽》。此中三果,與《瑜伽》 亦牽亦殺,增上似一,前後生二。此語業道其必同時,彼要移處、命斷等異,故成二 不爾,如何得臭穢?然有誑即離間,亦有麤即雜穢,便成二業為一業耶?準六十云, 別果通論人、天,亦有不善別果故。此中,虛誑語故,多臭穢,與麤惡語合說得果。 招引業者,謂由此業,能牽異熟果。圓滿業者,謂由此業生已,領受愛不愛果。 當建立。又善不善業於善趣、惡趣中感生異熟時,有二種差別,謂招引業、圓滿業。 不善業道建立異熟果等三種差別,如是有漏善業道於人天中三果差別,如其所應,
復次,或有業,由一業力牽得一身,謂由一業力長養一生異熟種子故;或有業, 先後不善業果中,初論本,後釋論。師別配屬三業,下、中、上受惡趣果。此總 又十善業道異熟果者,謂於人天趣中,受人天異熟。等流果者,謂即於彼處,各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十八
6
2
2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