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5 - 唯識藏_28
P. 95
今仍此迷為首,名異熟故。《瑜伽》名世俗苦及勝義苦。或三界苦總名異熟,不解一 據人天苦,得諦理者知之,不知諦理者迷之,故名真實愚。其三惡道苦,世俗者了, 據麤果,迷相深,從增為名;真實愚於迷果義淺,不解諦理故,所以從本為稱。又云 正簡擇力而起,何因仍用無明為緣?」彼文答總,不及此文。 答有二:初標,後略解之。此中問,即《瑜伽》十中 彼業說因此生。 如實知,便能發起後有因性福、不動行,非已見諦者能發此業,無真實義愚故,是故 真實義愚。未見諦者雖起善心,由彼隨眠所隨縛故,亦名愚癡。由彼勢力於三界苦不 信解異熟行相正見故。由真實義愚,發福、不動行者,真實義即四聖諦,於彼愚癡名 ,發福及不動行。由異熟愚,發非福行者,
然是二愚皆應名異熟,皆應名真實義,俱不解異熟,俱不達諦真實義故。然異熟 第二大段解二愚發業中有二:初問後答。答中有二:初論本,後釋論師。論本中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十八
① 「十中」,底本作「中十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十中」。
① 問同。彼云:「福、不動行由
6
2
2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