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2 - 唯識藏_33
P. 502
。頌論俱言與六位心所相應者,言總意別。此中以能變論之,故將八識分三,是為言 攝故,唯是煩惱等流性故,於善染等皆不定故。」已上六句,釋六位名義,如次應知 五十一。一切心中定可得故,緣別別境而得生故,唯善心中可得生故,性是根本煩惱 行有五,別境亦五,善有十一,煩惱有六,隨煩惱有二十,不定有四。如是六位,合 論曰:「此六轉識總與六位心所相應。雖諸心所名義無異,而有六位種類差別,謂遍 ,是善性攝;與無慚等十法相應,不善性攝;俱不相應,無記性攝。」 故以了境兼釋識名。 釋別名者,以心、意、識各別有名,第八集起名心,第七思量名意,前六了境名識, 名為識故。」言自性、行相者,即自證分,名自性了境;各有見分,名行相了境。兼 性、行相,識以了境為自性故
頌言「此心所遍行,別境善煩惱,隨煩惱不定」者,謂前六識,六位心所皆具。 頌言善不善俱非者,謂此六識,三性皆具故。論曰:「此六轉識與信等十一相應 言了境為性相者,以前六識自性了境,即能了境是彼行相。論曰:「雙顯六識自
唯識三十論約意
4
9
9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