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7 - 唯識藏_33
P. 497
,可記別故,此識無彼,說名無記。 種,故不障道,真如所依,又不蔽心,說名無覆。愛是善果,非愛是惡果,二俱強盛 善惡,有愛、非愛果及殊勝自體可記別故。此非善惡,故名無記。」謂此第八持無漏 攝。覆,是染法,障聖道故,又能蔽心,令不淨故。此非染法,故名無覆 緣中境故;三者、微細,相不顯故;四者、一類,無易脫故;五、相續轉,無間斷故。 捨受具五相,與第八識行相皆同,故宜相應。一、不明了,無慧念故;二、不分別, 相極不明了,不能分別違、順境相,微細一類,相續而轉,是故唯與捨受相應。」謂 ,謂由事等、處等、時等、所依等,故名相應。 為行相,想以取像為行相,思以造作為行相,是故有異。而時、依同,所緣、事等者
頌言觸等亦如是者,心王、心所俱同性故。論云:「謂如阿賴耶,唯是無覆無記 頌言是無覆無記者,於四性中,唯一性故。論云:「此識唯是無覆無記,異熟性 頌言相應唯捨受者,無苦樂故。頌以「相應」二字,上下借用。論云:「此識行
唯識三十論約意
① 「覆」字下,底本有「無」,今依據麗本《成唯識論》卷三刪去。
4
8
8
5
5
① 。記,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