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0 - 唯識藏_35
P. 200

)。這個見解,初期的瑜伽派,像〈本地分〉也還取同樣的見地。它建立了離言自性  都是假的,不是法的實相;在我們所認識的假相背後,隱著真實的因果法相(十八界  實的是什麼?是十八界。它在認識論上,可說是二元的。凡是有漏心所認識的一切,  ,它是可以總攝一切的。像《順正理論》(卷三)說:  是假,雖是說所依所緣的無實,但所緣不但是五色處,與無為、受、想、行的別法處  合的假用。十色處既然是假,法、意二處也不是成實,這是可以比類而知的。十二處  實。五根極微,不論一一,或是和集,也同樣的不能為五識的所依,五識是依根微和  色用,眾盲和集見用亦無」一樣。這樣,五識所緣的境界,只是和合的假相,不是真  一沒有所緣用,就是眾微和合,眾微還是沒有作所緣的作用。與「如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緣的六處無實,實際上達到了凡是我們所認識的一切,都不是真實的結論。真  「又上座說:諸法無非意所行故,皆法處攝。」  它從五識的不能緣極微相,斷定一一極微的自體,沒有作五識的所緣用。不但一  「此中,上座作如是言:五識依緣俱非實有,極微一一不成所依所緣事故,眾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學探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195   196   197   198   199   200   201   202   203   204   2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