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18 - 唯識藏_附錄
P. 218
㈠ 的根源,以及晚近想以陽子、電子的次元究明事物的現代素粒子論等,是代表前者即 ,廣言之,佛教的真髓是實踐,而理論不過是表皮。 學性及宗教性的反省運動吧。 唯識思想可以說是對 開自己的心而實際存在」這種日常性的認識,也徹頭徹尾地加以否定。一言以蔽之, 極力否定這樣的常識。而且更把認識的對象,從自己擴大到外界的事物,連「事物離
態度的立場。相對於此,在現象的背後假設有觀念的柏拉圖,和認為在形式(現象
愛奧尼亞的自然哲學家們,例如泰勒斯、德謨克利特斯認為水、原子分別是萬物 ㈡ ㈠ 在分析現象時,對以下兩種態度不可不做區別: 然而,統一它的存在論和認識論的,是實踐論。我們不可忘記,唯識思想的真髓
想探究現象的本質的態度。 想將構成現象的究竟實體或基體解釋明白的態度。 唯識藏附錄
三、性與相(本質和現象)
㈠
自己和事物這些存在,以及
㈡
有關這些存在的認識,作一種哲
2
0
0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