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2 - 唯識藏_附錄
P. 222
合計設定百種存在要素。現在將百種列記於下頁: 目上有增加。在《俱舍論》,通常說立五位七十五法;而在唯識,一般說五位百法, 對象的次元。 真理,不再是高山上手摘不到的花朵,對我們凡人來說,至少它已向下被拉到學術性 中,與有為(色、心、心所、不相應行)並記,也被認為是存在的一個要素。究竟的 物質的東西,亦非精神的東西)這類特殊的存在。 現代所說的物質及其內容相當殊異。 器官(五根),
唯識瑜伽行派也原封不動地採納前面已敘述過的五位說,只是構成它的要素在數 可是,比這點更重要的,是於五蘊說中,和有為法很疏遠的無為,在這個五位說 又值得大書特書的,是將精神作用二分為心和心所,以及發覺到不相應行(既非 雖將色說明為含有物質性的東西,但色指 現在就這個新的分類法的特徵,敘述二、三點於下。 ㈤
無為 不相應行 色 心所 心 無為:不是生滅的現象,而是常住的東西。指真如。 唯識藏附錄
不定 隨煩惱 煩惱 善 別境 遍行
⒊
因受戒而止於體內,令不作惡之力(無表色、戒體),這三個。與
虛空、擇滅、非擇滅、不動、想受滅、真如 勢速、次第、方、時、數、和合、不和合 名、句、文、生、老、住、無常、流轉、定異、相應、 得、命根、眾同分、異生性、無想定、滅盡定、無想事、 法處所攝色 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 悔、眠、尋、伺 掉舉、惛沉、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失念、散亂、不正知 忿、恨、覆、惱、嫉、慳、誑、諂、害、憍、無慚、無愧、 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惡見 勤、輕安、不放逸、行捨、不害 信、慚、愧、無貪、無瞋、無癡、 欲、勝解、念、定、慧 觸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 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、末那識、阿賴耶識
外界的環境(五境),
⒈
2
0
0
肉體的感覺
⒉ 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