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 - 唯識藏_附錄
P. 49
色而略改其原態,但還帶有本質上的少分意味。這可分為兩種: 粹接觸物體的當兒,天真自得,不介意流洩到第二念時,已將前塵的本質境上微有遜 通乎三量。 興議論,理解正當,便是真比量。若與事實矛盾,自語相遠,便屬於非量。所以意識 理,便要看他的判斷和結論是否符合事理,而纔能定斷其為比量或是非量的。如不妄 刻領會禪悅的境界,便都是現量。在五識以後生起的獨頭意識上的計度分別或尋伺推 而喪失了推理根據的肯定論調,屬於比量推度上的非量。又叫做似比量。 到能發語言運用肢體的動物,而推知他身中有個潛藏著的實體靈魂在,這是見事不實 目光昏花不靈和精神體察力弱所致,屬於現量觀察上底非量,又叫做似現量。他如見 中睡醒了,忽然見繩而以為蛇,或是白晝
談起第六意識來,三量皆通。他和同時生起的五識去緣實事的狀態,或在定中深
所緣。性境在前章說明,其為不可改變的真實境界,帶質境怎樣呢?就是在純
八識規矩頌記 ⒊
⑴ 真帶質,如末那緣
3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