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8 - 唯識藏_14
P. 158
思所行相;三、「爾時,善清淨慧」下,辨非一異相;四、「爾時,世尊」下,釋遍 相;五、遍一切一味相。」 諦有五相:一、離名言相;二、無二相;三、超過尋思所行相;四、超過諸法一異性 無性境。 後品明三 復分為二:初有二品,明真、俗境; 六是行 。慈氏菩薩說十七地,亦辨三種:初九是境 六是行 境起行,由行得果。是故世尊《阿毗達磨大乘經》中說十種勝:初二是境 波羅蜜多品。 分別瑜伽品、地 其七品,攝為三段:初有四品,明所觀境;
今依此經,攝為四段:一、明離言及無二相;二、「爾時,法涌」下,明超過尋 今此中說勝義諦,依《瑜伽論》判此品中辨五種相,故七十五云:「復次,勝義 第二、正釋經文。上來已釋教起因緣分訖,自下第二、聖教正說分。於此分中有
就二諦中,本末次第,先真後俗。 、聲聞地、獨覺地、菩薩地。 聞所成地、思所成地、修所成地 、戒學、定學、慧學。 入所知、入因果、修差別 解深密經疏卷第六
後有一品,顯所得果。
,後二是果
,後二是果
彼果智。 彼果斷、 作事品 如來成所
心意識相品明世俗諦。 勝義諦相品明其真諦,
無餘依地。 有餘依地、
。由是無著《攝大乘論》約三無等說十殊勝 所以如是說三分者,夫觀行者要藉勝境,依
伺地、三摩呬多地、非三摩呬多地、有心地、無心地。 五識身相應地、意地、有尋有伺地、無尋唯伺地、無尋無 一切法相品、無自性相品。 勝義諦相品、心意識相品、
。此經說三無等以為三分。就所觀境
後二品,明有、無性境。
次有二品,辨能觀行;
1
4
4
8
所知相。 所知依、 8
三性境, 謂初品明
,次 ,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