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12 - 唯識藏_04
P. 212
差別;五、自身世間差別。界差別者,謂欲界及色、無色界生差別。趣差別者,謂於 四、由流轉故。 ,廣說如《闡地迦經》。 ,而不能成六種過失,又不能辦隨欲煞事,彼由所欲不會因緣,便受所生身心憂苦。 。云何生現法、後法罪?謂如能為俱害。云何受彼所生身心憂苦?謂為害生發起方便 若被繫縛,乃至訶毀。云何生現法罪?謂如能為自害。云何生後法罪?謂如能為他害 ,乃至訶毀。云何能為俱害?謂即由此所起方便,能損害他,由此因緣,復被他害, 不能損害於他。云何能為他害?謂即由此所起方便,能損害他,由此因緣,不自被害 ?謂為害生發起方便,由此因緣,便自被害,若被繫縛,若遭退失,若被訶毀,然彼 為俱害,生現法罪,生後法罪,生現法、後法罪,受彼所生身心憂苦。云何能
生差別者,當知復有五種:一、界差別;二、趣差別;三、處所差別;四、勝生 云何生雜染?謂由四種相應知:一、由差別故;二、由艱辛故;三、由不定故; 又有四種不善業道及飲諸酒以為第五,依犯事善男學處,佛薄伽梵說多過患應知 又有十種過患,依犯尸羅,如經廣說應知。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
1
8
8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