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5 - 唯識藏_05
P. 185
,作苦邊際,如是名為無倒教授。 善巧所緣;四、淨惑所緣。 是當知名出世道淨惑所緣。如是已說四種所緣:一、遍滿所緣;二、淨行所緣;三、 俱行愛;於未得境界希求和合俱行愛,名彼彼喜樂愛。 愛;若於未得境界,有希求和合俱行愛。當知此中,於已得境界喜著俱行愛,名喜貪 希求境界。若希求後有,名後有愛。希求境界復有二種,謂於已得境界,有喜著俱行 安隱攝,不脫苦苦及以壞苦,不自在轉。由行苦故,說名為苦。如是名為建立行苦性。 諸蘊,名行苦性。由彼諸蘊其性無常,生滅相應,有一切取,三受麤重之所隨逐,不 受攝及所依處變壞苦性,諸餘不苦不樂受俱行,若彼所生,若生彼緣,若生住器所有
云何無倒教授?謂無顛倒宣說法義,令其受持,讀誦修學,如實出離,正盡眾苦 云何教授?謂四教授:一、無倒教授;二、漸次教授;三、教教授;四、證教授。 滅有二種:一、煩惱滅;二、所依滅。道有二種:一、有學道;二、無學道。如 又即彼愛亦名希求,亦名欣欲,亦名喜樂。即此希求由三門轉,謂希求後有,及 若行苦性,遍行一切五取蘊中。以要言之,除苦苦性,除煩惱攝變壞苦性,除樂
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七
6
3
3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