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4 - 唯識藏_05
P. 204

相應,名身受;若意識相應,名心受。如是諸受,若隨順涅槃,隨順決擇,畢竟出離  不平等受,受所攝,非平等非不平等受,受所攝,是名苦受、不苦不樂受。此若五識  身受;若意識相應,名心受。如順樂受觸,如是順苦受觸、順不苦不樂受觸為緣所生  種法。  修、不善修法,若善解脫、不善解脫法。如是當知建立黑品、白品、染品、淨品二十  、若散法,若下、若舉法,若掉、不掉法,若寂靜、不寂靜法,若定、不定法,若善  心、善解脫心、不善解脫心。如是摠有二十種心。  、下心、舉心、掉心、不掉心、寂靜心、不寂靜心、定心、不定心、善修心、不善修  或九種受。  受,當知亦爾。樂依出離受、苦依出離受、不苦不樂依出離受。如是摠有二十一受,  身受,心受亦爾。樂有愛味受、苦有愛味受、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樂受者,謂順樂受觸為緣所生平等受,受所攝,是名樂受。此若五識相應,名  云何為法?謂若貪、貪毗奈耶法,若瞋、瞋毗奈耶法,若癡、癡毗奈耶法,若略  云何為心?謂有貪心、離貪心、有瞋心、離瞋心、有癡心、離癡心、略心、散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八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199   200   201   202   203   204   205   206   207   208   2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