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9 - 唯識藏_05
P. 279
欣樂相故,滋潤其心,汝於斷滅世間貪憂,應多安住。隨於彼彼所緣境界,勤修加行 意。如是名為取欣樂相。」 所證差別,當生信解,發喜悅意。如是行相諸適悅意,先名歡悅,今名喜悅,摠名悅 所證少分差別,即由如是增上力故,於他圓滿所證差別,謂諸如來或聖弟子及自後時 處,於現法中能得未得,能觸未觸,能證未證。由是處所,生喜悅意。若汝獲得前後 無有悔者,定生歡悅。如是且於一種歡悅所依處所,汝應生起清淨無悔為先歡悅。 爾尸羅淨者,定生如是清淨無悔。若起如是清淨無悔,雖不作思我起歡悅,然其法爾 所作不復當作。以要言之,於諸學處當令增上意樂圓滿,亦令所有加行圓滿。 當如法以其本性增上意樂,於諸學處發起深心,更不毀犯。我於所作當正應作,於非 淨
取是相已,復應教授,告言:「賢首!汝由如是厭離相故,調練其心,復由如是 「復於除障喜悅處所,當生喜悅,謂我今者尸羅清淨,有力有能安住世尊所制學 「汝於如是正觀察時,若自了知戒蘊清淨,雖不作思我當發起清淨無悔,然其法 「汝取如是厭離相已,復應精勤取欣樂相。當自觀察所受尸羅為善清淨,為不清
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二
7
2
2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