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5 - 唯識藏_06
P. 255
能如實智慧觀察。若不觀察,應不生厭;若不生厭,應不離欲;若不離欲,應無解脫 ,共相觀識非不緣此境界而轉。若緣此境,識不轉者,便於諸行常恒不變無性之中不 此境界,識應不轉。是名第三言論道理。 性是有,即如是見應非邪見。何以故?彼如實見,如實說故。此若是無,諸邪見者緣 為攝,自相觀識非不緣彼境界而轉。是名第二言論道理。 具、室宅、軍林等事。此飲食等,離色、香等都無所有。此無有性,非有為攝,非無 第一言論道理。 間都無有我。」此我無性,非有為攝,非無為攝,共相觀識非不緣彼境界而轉。此名
又諸行中,無常無恒,無不變易。此諸行中常恒不變無性,非有為攝,非無為攝 又撥一切都無所有邪見,謂無施無愛,亦無祠祀,廣說如前。若施、愛、祠等無 又於色、香、味、觸,如是如是生起變異所安立中,施設飲食、車乘、衣服、嚴 復有廣大言論道理,由此證知有緣無識。謂如世尊微妙言說:「若內若外及二中
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
① 悉彈多:宗也。
1
1
1
8
8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