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0 - 唯識藏_06
P. 370
,謂生、老死;五是未來苦因所攝,謂現法中從行緣識,乃至觸緣受。又即五支亦是 能發起引業,謂無明;二能發起生業,謂愛、取。餘事所攝支中,二是未來苦支所攝 ,皆事所攝。又二業中,初是引業所攝,謂行;後是生業所攝,謂有。三煩惱中,一 此所攝。 意業,俱名意行。如是一切總說身行、語行、意行。諸有隨生何界何地,當知有支即 染汙身業。如入出息能起身業,故名身行,如是尋伺與諸語業,俱名語行;受、想與 風為導首,身業轉故。身所作業,亦名身行。由愚癡者先起隨順身業風已,然後方起 煩惱性諸心、心所。是故當知別有無明是心所性,與心相應。 之慧,由相應故,得成染汙,非彼自性,非愚癡體可成癡性。又如諸餘煩惱相應,非 力故,得有愚癡;非癡增上,癡為導首故,有貪
復次,十二支中,二業所攝,謂行及有;三煩惱攝,謂無明、愛、取;當知所餘 如世尊言,行有三種,謂身行、語行、意行。當知此中,入出息風,名為身行。 若諸煩惱相應邪智是無明者,薩迦耶等五種邪見智為自性,無二智體俱有相應,
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
1
3
3
0
0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