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19 - 唯識藏_08
P. 119
若有一向憶念上下,下至無間奈落迦下,上至第四靜慮之上,憶念如是分量邊際,便 常論中,由下、中、上清淨差別及於四種邊無邊論。 有二種:一、與宿住隨念俱行;二、與所得天眼俱行。宿住隨念俱行者,謂計前際三 故。由依靜慮者,謂以靜慮為依止 迦耶見以為因緣。由依教者,謂由依彼能顯見趣不正法藏,師弟傳聞展轉相授為方便 依靜慮故;四、由依世故;五、由依諸見故;六、由生處故。由因緣者,謂彼一切薩 三:一、常見論;二、斷見論;三、現法涅槃論。 二、無想論;三、非有想非無想論;四、斷見論;五、現法涅槃論。如是五種復略為 四十四諸惡見趣,是計後際說我論者。如是計度後際論者,略攝有五:一、有想論; ;又有十六有見想論、八無想論、
由彼憶念諸器世間成壞兩劫出現方便。若時憶念成劫分位,爾時便生三種妄想: 又此一切諸惡見趣,由六因緣而得建立:一、由因緣故;二、由依教故;三、由
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
① 「止」,底本作「上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止」。
① 故,於先所聞,先所信解而得決定。又此靜慮復
2
0
0
0
0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