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4 - 唯識藏_08
P. 144
樂受現在前位;不永離樂者,謂於一切位,樂因所隨故。若與此相違,當知苦差別。 謂在人中;憂苦遍者,謂在那落迦;未永離苦者,謂在上天眾中,當苦所隨故。 靜慮;未永離樂者,謂在第四靜慮已上。此中苦者,謂在餓鬼及以傍生;苦所隨者, 事。何等為三?一、依生處故;二、依受故;三、依世故。 義,便為他論制伏輕毀,并彼所受諸惡邪法。當知內法與彼相違。 朋黨。當知彼於法隨法行自義證得,不放逸者尚不能得,況縱逸者。彼由如是不得自 ;雖等所說,義相似故;雖是法說,文平等故;雖復記別法及隨法,然於同法,樂為 ,如是一切不如實知,是故說彼為不知量,為不知因。當知內法與彼相違。
又言樂者,謂順樂行及樂已滅;樂所隨者,謂有樂因,於未來世當生起樂;喜樂 又言樂者,謂不苦不樂受現在前位;樂所隨者,謂苦受現在前位;喜樂遍者,謂 此中樂者,謂在第三靜慮;樂所隨者,謂在人中容有二種;喜樂遍者,謂在初二 復次,由四種相,當知諸行非定苦染。又由四相,非定樂淨。如是四相,總依三 是名五種高下差別。 又諸外道師及弟子雖無異說,所說無減無顛倒故;雖不流漫,所說無增無加益故
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七
2
0
0
2
2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