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1 - 唯識藏_08
P. 271
厭惡,發生瞋恚;於能順捨所緣境界隨順而行,深心愚昧,發生愚癡。餘如前說。 順捨所緣境界,如其所應,當知亦爾。其差別者,於能順憂所緣境界隨順而行,深心 ,發生貪欲,多起尋思,方便求覓,因此廣行福非福行。如能順喜所緣境界,順憂、 假立作用,宣說此法能生彼法。 少法能生少法,是故說言: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但唯於彼因果法中,依世俗諦 者、取後生者,是故說言:唯有諸法從眾緣生,能生諸法。又一切法都無作用,無有 空。作者、受者無所有故,唯有諸行於前生滅,唯有諸行於後生生,於中都無捨前生 際空。當知亦是常空、我空。 。是名前際空。 有可知,是故諸行於正滅時,都無所往,積集而住,有已散滅,不待餘因,自然滅壞 不應施設諸行有滅,過去
復次,由五種相,於能順喜所緣境界,隨順而行,深心喜樂,不如正理執取其相 以無我故,果性諸行空無受者,因性業行空無作者,如是名為受者、作者二種皆 又於剎那生滅行中,唯有諸行暫時可得,其中都無餘行可得,亦無別物,是名中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二
2
1
1
5
5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