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7 - 唯識藏_08
P. 267
得一切眾苦邊際,當知是名說無餘依涅槃界教。略有三種念力強因:一、由其年少壯 由如是乃至壽盡既滅沒已,一切餘依都無所有,不住此身,不住餘身,不住中有,證 是不住彼果後有眾苦,當知是名說有餘依涅槃界教。若由如是不住煩惱後有苦果,即 者、說無餘依涅槃界教。若由如是煩惱斷故,名成就斷補特伽羅,不成煩惱。即由如 。言柔和者,謂心無憤,性不惱他。 者倍令增長。何等為二?一者、忍辱;二者、柔和。言忍辱者,謂於他怨,終無返報 言;六者、因此展轉發起無量差別惡言,非但少詞而生喜足。 、樂逼惱他;四者、若苦所觸,便發不實麤惡語言;五者、或發真實能引無義麤惡語 便隨順後有而轉。若於後有隨順轉時,當知說名去涅槃遠。 違,當知是名無第二住。
復次,以要言之,如來略依二種處所,說無界教。一者、說有餘依涅槃界教;二 由二因緣,諸出家者力勵受行,速疾能證沙門義利,諸未信者令生淨信,其已信 復有六種鄙碎士夫補特伽羅鄙碎行相:一者、性多忿恚;二者、所作不思;三者 復次,有二種法,更互相違。一者、煩惱;二者、涅槃。是故安住雜染法已,即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二
2
1
1
5
5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