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8 - 唯識藏_08
P. 348
而轉;離此界者,還與遠離此界有情共相滋潤,相似而轉。當知此中,果依於因,非 如是當知名梵行求已得圓滿。成就如是梵行求者,還與此界諸有情類共相滋潤,相似 、易養、易滿、少欲、喜足及四攝事。其易養等句義差別,如〈聲聞地〉已說其相。 :一、增上戒;二、增上心;三、增上慧。如是三學勝資糧道,謂世正見、好行慧捨 是二為依,令心得定;由心定故,得如實智。如是且說信增上力,漸次修習三種所學 觀自觀他,而生羞恥;次於善法無間修習,發勤精進,於久所作及久所說能無忘失; 。由是故言,有情諸界共相滋潤,相似而轉。 所集成,還與如是相似有情同法而轉,謂相往來、同聚、同住、同見、同意勝解相似 。如是於其一一界中,各有無量品類差別,種類一故,雖各說一,而實無量。
復次,由梵行求增上力故,先說起信;次於尸羅受學而轉;次於現行所有過罪, 復次,如是諸界由勝解力之所集成,先惡勝解集成惡界,先善勝解集成善界。隨 復次,以要言之,雖界種類十八可得,然一一界業趣、有情種種品類有差別故,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六
2
2
2
3
3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