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5 - 唯識藏_08
P. 65
在諸行盡滅法性不了知故。於前後際無智者,謂於未來諸行當生法性及當生已當盡法 ,如是諸句,由前諸句,其義應知。 違故。落在他後者,謂與已生功能住相違故。又不摧伏、不破壞、非所勝、有所勝者 生士用生相違故。破壞者,謂與生已士用住相違故。為他所勝者,謂與未生功能生相 樂等,如其所應,有貪瞋癡火故。又於過去有苦,於未來有匱。 有匱者,謂樂受變壞故。有災者,謂在不苦不樂受中,於二不解脫故。有熱者,謂於 因故。有熱者,謂於後時發熱惱故。又言苦者,是其總句。有苦者,謂憂苦相應故。 。有苦者,謂彼攝受未來苦故。有匱者,謂彼遠離諸善品故。有災者,謂彼能為餘惑
復次,在前際無智者,謂於過去諸行無常法性不了知故。於後際無智者,謂於現 又害者,謂 若生煩惱,惱亂其心,由此因緣,便住於苦,如說苾芻懈怠雜諸惡,便住於眾苦
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四
② 「謂」,底本作「者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謂」。 ① 「止」,底本作「上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止」。
② 顯示攝受上品怨嫌故。敵者、怨者,如前已說。又摧伏者,謂與未
1
9
9
4
4
9
9